“ 內容摘要: 日香桂是桂花的一個園藝品種,因具有不斷開花,香氣濃郁的特點而得名。日香桂為常綠灌木,分枝多、節間短,葉片光滑,色綠,葉緣少齒或無鋸齒。日香桂香氣四溢,沁人心脾。極具顯著的優點是花莖伸出綠葉,能常年有花,并花開不斷。 ”
日香桂(學名:Osmanthus fragrans cv.'rixianggui'):是桂花的一個園藝品種,因具有不斷開花,香氣濃郁的特點而得名。日香桂為常綠灌木,分枝多、節間短,葉片光滑,色綠,葉緣少齒或無鋸齒。
兩面通常具腺點;具葉柄。花兩性,雌雄異株或雄花、兩性花異株,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,頂生的短小圓錐花序;苞片2枚,基部合生;花萼鐘狀,4裂;花冠白色或黃白色,呈鐘狀,圓柱形或壇狀,裂片4枚,花蕾時呈覆瓦狀排列;
雄蕊2枚,著生于花冠管上部,藥隔常延伸呈小尖頭;子房2室,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,花柱長于或短于子房,柱頭頭狀或2淺裂,不育雌蕊呈鉆狀或圓錐狀。果為核果,橢圓形或歪斜橢圓形,內果皮堅硬或骨質,常具種子1枚;胚乳肉質;子葉扁平;胚根向上。染色體基數X=23。
日香桂香氣四溢,沁人心脾。極具顯著的優點是花莖伸出綠葉,能常年有花,并花開不斷。模式標本母樹現保存在蒼溪縣東溪鄉境內。樹齡約100年,樹高6米,胸徑22厘米,冠幅5.8米,長勢中等。分布于中國東北、華北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和海南各地。
形態特征:日香桂樹冠圓球形至橢球形,分枝較緊密。樹皮淺灰色,皮孔小,圓或橢圓形,分布較稀疏。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.6個,春梢平均長度16.3cm,節數平均5.3節/梢,腋芽數平均22.1枚/梢。
開花的首、末階段為聚傘花序;中央時斷開花則為圓錐花序,具有明顯總花梗,花冠淡黃色至檸檬黃色,國際色卡編號為5D(淡黃)。花冠平展,微內扣;花冠裂片橢圓形,深裂;花香較濃。
據統計,日香桂每根新梢各有葉片3~4對,而每張葉片的葉腋里又各有2~3對疊生腋芽;其他四季桂類品種每根新梢一般只有2~3對葉片,每張葉片的葉腋里,僅有1~2對單生或疊生葉芽。這就造成了‘日香桂’開花量較多、開花潛力也較大的客觀物質基礎。累計全年花期可達200余天之久,而品種也因此得名為“日香桂”。
生長習性:日香桂適應性廣,抗逆性強。它喜歡中性偏酸、富含有機質的土壤;要求溫涼濕潤的小氣候,有一定耐寒性。每年萌動期較早。在中國東北、華北各地,盆栽能正常開花;在秦嶺、淮河以南地區,露地可以安全越冬;在全年溫度較高的福建、廣東、廣西和海南等省區,也較能適應,每年能如期開花。
日香桂的花芽能不斷分化,并具有春芽嫩枝即開花,木質化老枝也能夠密生花蕾并開花的奇異特征。由此保證了日香桂開花的長時性和花開的連續性。當年生二葉小苗即開花,是普通桂花所難以比擬的。且適應性好,耐寒耐旱,易栽易活。
日香桂的栽培技術
施肥:養護嫁接成功后,可連盆一起落地養護。每半個月施一次經泡制腐爛浠釋后的餅肥,葉面噴施一次光合微肥。發現葉斑病,可噴500倍抗枯靈防治。如有紅蜘蛛,可噴2000倍桃小靈防治。
當室外0℃左右時,可搬入室內,放5級左右陽光照射處。春季室外最低溫度3℃以上時,可搬出室,再落地養護。筆者曾用此法,在一株數十年的山白蠟上嫁接兩個2-3葉日香桂,經一年養護葉片達百枚以上,便基本上定型。
修剪:整形修剪根據原樁的自然形態,可以修剪整形成直干式、斜干式、臥干式、枯干式、露根式等。無論那種整形,切不可操之過急,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后果。特別露根式,應分數次,每次少露,切記過急不可。一般兩年左右即可修剪定型。
換盆:香桂經過嫁接、養護、修剪定型后跟可換植于上等盆景盆,放上擺件,種上青苔,配上盆幾,享受日香桂盆景的絕妙風采。
環境:日香桂發祥地最低極限溫度為-7℃,最高極限溫度38℃,土壤PH值為6。經試種亦能在中性土中生長。性喜富含有機質的沃土,充足的陽光和溫涼多濕的氣候。畏嚴寒。
空氣多灰塵和二氧化硫嚴重污染的環境,難以正常生長開花。栽培時應選適宜的環境。土壤偏堿可用0.3%的硫酸亞鐵調配。北方宜保護栽培,盆栽冬季應加蓋塑料膜做成的盆罩,移入室內有陽光透射的窗口,溫度維持在5℃以上。
養護:日香桂忌灰塵,應常用噴霧器以清水沖洗葉片,保持葉面清潔。花盆不要靠近煤煙等有害氣體濃的地方。日香桂對水份要求也與其他花木一樣,土壤過干過濕都會影響生長發育,發現幼嫩枝葉萎蔫,應將花盆放人能浸入盆土四分之一處的清水盆中約1小時后即可恢復正常,水份過重也會缺氧爛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