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容摘要: 金桂,為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是桂花樹的一個變種。金桂花檸檬黃至金黃色,秋季開花,香氣濃郁,葉片較厚。適應性強,耐陰。有“大花金桂”、大葉黃”、“潢川金桂”、“晚金桂”、“圓葉金桂” 、咸寧晚桂、球桂、圓辨金桂、柳葉蘇桂、金師桂、波葉金桂等品種,是觀賞價值、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都很高的桂花品種。 ”
金桂(Osmamthus fragrans var. thunbergii),為木犀科木犀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是桂花樹的一個變種。金桂花檸檬黃至金黃色,秋季開花,香氣濃郁,葉片較厚。適應性強,耐陰。
有“大花金桂”、大葉黃”、“潢川金桂”、“晚金桂”、“圓葉金桂” 、咸寧晚桂、球桂、圓辨金桂、柳葉蘇桂、金師桂、波葉金桂等品種,是觀賞價值、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都很高的桂花品種。
形態特征:金桂是常綠性小喬木,樹冠圓球形;樹勢強健,枝條挺拔,十分緊密。金桂的樹皮灰色,皮孔圓或橢圓形,數量中等。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.7個;春梢比較粗壯,長度平均15.9cm;節數平均7.0節/梢,其中有葉節數平均4.2節;腋芽的芽體較大,平均33.8枚/梢,每節單側3芽以及3芽以上疊生率占69%。
金桂的葉色深綠,革質,富有光澤;葉片橢圓形,葉長7.8~11.5cm,平均10.4cm,葉寬3.2~4.7cm,平均4.1cm,長寬比約為2.5;葉面不平整,葉肉凸起;金桂的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;
側脈8~10對,網脈兩面均明顯;葉緣微波曲,反卷明顯;全緣,偶先端有鋸齒;葉尖短尖至長尖;葉基寬楔形,兩邊常不對稱,并與葉柄連生;葉柄粗壯、略有彎曲,平均長0.9cm。
生長習性:金桂適應性強,比較耐陰。在蘇州光福桂花產區,2年生壓條 桂樹 苗栽植后一般5~7年生即可開花;在當地,‘金桂’一般不用作采花品種,原因是它的花梗較短。
并且鮮花的含水量高,加工后成品率較低,質量又不如‘晚銀桂’和‘早銀桂’等主栽品種好。為此,聞名遐邇的‘金桂’在蘇州多用作觀賞栽培苗出售,銷路極好。
金桂的栽培技術
整地:選擇光照充足、土層深厚、富含腐殖質、通透性強、排灌方便;桂樹的酸性(PH值為50—6.5)沙性壤土作培植圃地。在移植的上年秋、冬季,先將圃地全墾一次,并按株行距為1米x1.5米(2年后待其長粗長高時,每隔一株移走一株,使行株距變為2米x1.5米)。
栽植穴為0.4米x0.4米x0.4米的規格挖好穴。每穴施入腐熟性平的農家肥(豬糞、牛屎)2—3公斤、磷肥0.5公斤作基肥。將基肥與表面壤土拌勻,填入穴內。肥料經冬雪春雨侵蝕發酵后,易被樹苗吸收。
移栽:在樹液尚未流動或剛剛流動時移栽最好,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進行。取苗時,盡可能做到多留根、少傷根。取苗后要盡快栽植,需從外地調苗的,要注意保濕,以防苗木脫水。栽好后要將土壓實,澆一次透水,使苗木的根系與土壤密接。
水肥管理:移栽后,如遇大雨使圃地積水,要挖溝排水。遇干旱,要澆水抗旱。除施足基肥外,每年還要施3次肥,即在3月下旬每株施速效氮肥0.1—0.3公斤,促使其長高和多發嫩梢;7月每株施速效磷鉀肥0.1—0.3公斤,以提高其抗旱能力;10月每株施有機肥(如農家肥)2—3公斤,以提高其抗寒能力,為越冬作準備。
修剪整形:桂花萌發力強,有自然形成灌叢的特性。它每年在春、秋季抽梢二次,如不及時修剪抹芽,很難培育出高植株,并易形成上部枝條密集、下部枝條稀少的上強下弱現象。
修剪時除因樹勢、枝勢生長不好的應短截外,一般以疏枝為主,只對過密的外圍枝進行適當疏除,并剪除徒長枝和病蟲枝,以改善植株通風透光條件。要及時抹除樹干基部發出的萌蘗枝,以免消耗樹木內的養分和擾亂樹形。
松土除草:在春、秋季,結合施肥分別中耕一次,以改善土壤結構。越冬前壘蔸一次,并對樹干涂白一次,可增強抗寒能力。每年除草2—3次,以免雜草與苗木爭水、爭肥、爭光照。
金桂的文化背景: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,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。幾千年來,就這樣隨砍隨合,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。
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,是漢朝西河人,曾跟隨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錯誤,仙人就把他金桂貶謫到月宮,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,以示懲處。李白詩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為寒者薪”的記載。
桂花別名很多:因其葉脈如圭而稱“桂”;它紋理如犀,又叫木犀;以其清雅高潔,香飄四溢,被稱為“仙友”;桂花又被稱為“仙樹”,“花中月老”。桂花通常生長在巖嶺上,也叫“巖桂”;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,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。
清可蕩滌,濃可致遠,因此有“九里香”的美稱;黃花細如粟,故又有“金粟”之名;桂花為“仙客”;花開于秋,舊說秋之神主西方,所以也稱“西香”或“秋香”;桂花的花朵很小,但香氣濃郁,被人稱為“金秋驕子”;
如果你仔細觀察,就會發現,桂花的花朵是管狀的,由五個小瓣瓣聯合組成,叫“花冠管”;漢晉后,人們開始把桂花與月亮聯系在一起,編織了月宮吳剛伐桂等許多美麗的傳說,故亦稱“月桂”,因此,月亮也稱“桂宮”、“桂魄”。